设计模式学习笔记 - 项目实战二:设计实现一个通用的接口幂等框架(实现)

05-01 4814阅读 0评论

概述

上篇文章,我们讲解了幂等框架的设计思路。在正常情况下,幂等框架的处理流程是比较简单的。调用方生成幂等号,传递给实现方,实现方记录幂等号或者用幂等号判重。但是,幂等框架要处理的异常情况很多,这也是设计的复杂之处和难点之处。比如,代码运行异常、业务系统宕机、幂等框架异常。

虽然幂等框架要处理的异常很多,但考虑开发成本以及简单易用性,我们对某些异常的处理在工程师做了妥协,交由业务系统或者人工介入处理。这样就打打简化了幂等框架开发的复杂度和难度。

本章,我们针对幂等框架的设计思路,讲解如何编码实现。跟限流框架一样,对于幂等框架,我们也会还原它的整个开发过程,从 V1 版本需求、最小原型代码将其,然后 review 代码发现问题、重构代码解决问题,最终得到一份易读、易扩展、灵活、可测试的高质量代码实现。


V1 版本功能需求

上篇文章给出的设计思路比较零散,重点还是在讲设计的缘由,为什么要这么设计。本章,我们在重新整理一下,经过上篇文章的分析梳理最终得到的设计思路。虽然上篇文章分析的很复杂、很烧脑,但思从深而行从简,最终得到的幂等框架的设计思路是很简单的,主要包括下面这样两个主要的功能开发点:

  • 实现生成幂等号功能
  • 实现存储、查询、删除幂等号功能。

    因为功能非常简单,所以这里就不再进一步剪裁了。在 V1 版本中,我们会实现上面罗列的所有功能。针对这两个功能点,先来说下实现思路。

    先看下,如何生成幂等号

    幂等号用来标识两个接口请求是否是同一个业务,换句话说,两个接口请求是否是重试关系,而非独立的两个请求。接口调用方在发送接口请求时,将幂等号一块传递给接口实现方。那如何来生成幂等号呢?一般有两种方式。一种方式是集中生成并分派给调用方,另一种方式是直接由调用方生成。

    对于第一种方式,我们要部署一套幂等号生成系统,并且提供相应的远程接口(RESTful 后者 RPC 接口),调用方通过远程接口来获取幂等号。这样做的好处是,对调用方完全隐藏了幂等号的实现细节。当我们需要改动幂等号的生成算法时,调用方不需要改动任何代码。

    对于第二种生成方式,调用方按照跟接口实现方式预先商量好的算法,自己来生成幂等号。这种实现方式的好处在于,不用像第一种方式那样调用远程接口,所以执行效率高。但是,一旦需要修改幂等号的生成算法,就需要修改每个调用方的代码。

    并且,每个调用方自己实现幂等号的生成算法也有问题。一方面,重复开发,违反 DRY 原则。另一方面,工程师的开发水平参差不齐,代码难免会由 bug。此外,对于复杂的幂等号生成算法,比如依赖外部系统 Redis 等,显然更加适合上一种实现方式,可以避免调用方为了使用幂等号引入新的外部系统。

    权衡来讲,即考虑到生成幂等号的效率,又考虑到代码维护的成本,我们选择第二种实现方式,并且在此基础上做些改进,由幂等框架来统一提供幂等号生成算法的代码实现,并封装成开发类库,提供给各个调用方复用。此外,我们希望生成的幂等号的算法尽可能的简单,不依赖其他外部系统。

    实际上,对于幂等号的唯一要求就是全局唯一。全局唯一的 ID 生成算法有很多。比如,简单点的有 UUID,复杂点的可以把应用名拼接在 UUID 上,方面做问题排查。总体上来讲,幂等号的生成算法并不难。

    在看下,如何实现幂等号的存储、查询和删除

    从现在的需求来看,幂等号只是为了判重。在数据库中,我们只需要存储一个幂等号就可以,不需要太复杂的数据结构,所以,我们不选择使用复杂的关系型数据库,而是选择使用更加简单的、读写更快速的兼职数据库,比如 Redis。

    在幂等判重逻辑中,我们需要先检查幂等号是否存在。如果不存在,再将幂等号存储进 Redis。多个线程(同一个业务实例的多个线程)或或进程(多个业务实例)同时执行刚刚的 “检查 - 设置” 逻辑时,就会存在竞争关系。比如,A 现成检查幂等号不存在,在 A 现成讲幂等号存储进 Redis 之前,B 线程也检查幂等号不存在,这样就会导致业务被重复执行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,我们要给 “检查 - 设置” 操作加锁,让同时只有一个线程能执行。此外,为了避免多线程之间的竞争,普通线程还不起作用,我们需要分布式锁。

    引入分布式锁会增加开发的难度和复杂度,而 Redis 本身就提供了把 “检查 - 设置” 操作作为原子操作执行的命令:setnx(key, value) 。它检查 key 是否存在,如果存在,则返回结果 0;如果不存在,则将 key 值存下来,并将值设置为 value,返回结果 1。因为 Redis 本身是单线程执行命令的,所以不存在刚刚讲到的并发问题。

    最小原型代码实现

    V1 版本要实现的功能和实现思路,现在已经很明确了。现在,我们来看下具体的代码实现。还是跟限流框架同样的实现方式,我们先不考虑设计和代码质量,怎么简单怎么来,先写出 MVP 代码,然后基于这个最简陋的版本做优化重构。

    V1 版本的功能非常简单,我们用一个类就能搞定。代码如下所示。只用了不到 30 行代码,就搞定了一个框架。对于这段代码,你可以先思考下有哪些值得优化的地方。

    public class Idempotence {
        private JedisCluster jedisCluster;
        public Idempotence(String redisClusterAddress, GenericObjectPoolConfig config) {
            String[] addressArray = redisClusterAddress.split(";");
            Set redisNodes = new HashSet();
            for (String address : addressArray) {
                String[] hostAndPort = address.split(":");
                redisNodes.add(new HostAndPort(hostAndPort[0], Integer.parseInt(hostAndPort[1]))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this.jedisCluster = new JedisCluster(redisNodes, config);
        }
        
        public String genId() {
            return UUID.randomUUID().toString();
        }
        
        public boolean saveIfAbsent(String idempotenceId) {
            Long success = jedisCluster.setnx(idempotenceId, "1");
            return success == 1;
        }
        
        public void delete(String idempotenceId) {
            jedisCluster.del(idempotenceId);
        }
    }
    

    Review 最小原型代码

    尽管 MVP 代码很少,但仔细推敲,也有很多值得优化的地方。现在,我们就站在 Code Reviewer 的角度,分析一下这段代码。我把所有的意见都放到代码注释中了,你可以对照着代码一块看下。

    public class Idempotence {
    	// comment-1: 如果要替换存储方式,很麻烦
        private JedisCluster jedisCluster;
    	
    	// comment-2: 如果幂等框架要跟业务系统复用jedisCluster链接呢?
    	// comment-3: 是不是应该注释说明下redisClusterAddress的格式,以及config是不是可以传递null
        public Idempotence(String redisClusterAddress, GenericObjectPoolConfig config) {
        	// comment-4: 这段逻辑放到构造函数里,不容易写单元测试
            String[] addressArray = redisClusterAddress.split(";");
            Set redisNodes = new HashSet();
            for (String address : addressArray) {
                String[] hostAndPort = address.split(":");
                redisNodes.add(new HostAndPort(hostAndPort[0], Integer.parseInt(hostAndPort[1]))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this.jedisCluster = new JedisCluster(redisNodes, config);
        }
        
        // comment-5: generateId() 的命名是不是比缩写要好一点?
        // comment-6: 根据接口隔离廁,这个函数跟其他函数的使用场景完全不同,这个函数主要用在调用方,其他函数在实现方,是不是应该分别放到两个类中?
        public String genId() {
            return UUID.randomUUID().toString();
        }
        
        // comment-7: 返回值的意义是不是应该注释说明一下
        public boolean saveIfAbsent(String idempotenceId) {
            Long success = jedisCluster.setnx(idempotenceId, "1");
            return success == 1;
        }
        
        public void delete(String idempotenceId) {
            jedisCluster.del(idempotenceId);
        }
    }
    

    总结一下,MVP 代码主要涉及下面这样几个问题:

    • 代码可读性问题:有些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的格式和意义不够明确,需要注释补充解释一下。genId() 函数使用了缩写,全拼 generateId() 可能更好一些。
    • 代码可扩展性问题:按照现在的代码实现方式,如果改变幂等号的存储方式和生成算法,代码改起来比较麻烦。此外,基于接口隔离原则,我们应该将 genId() 函数跟其他函数分离开来,放到两个类中。独立变化,隔离修改,更容易扩展。
    • 代码可测试问题:解析 Redis Cluster 地址的代码逻辑较为复杂,但因为放到了构造函数中,无法对它编写单元测试。
    • 代码灵活性问题:业务系统有可能希望幂等框架复用已经建立好的 jedisCluster,而不是单独给幂等框架创建一个 jedisCluster。

      重构最小原型代码

      实际上,问题找到了,修改起来就容易多了。针对刚刚罗列的问题,我们对 MVP 代码进行重构,重构之后的代码如下所示。

      // 代码目录结构
      com.example.idempotence
       --Idempotence
       --IdempotenceIdGenerator (幂等号生成类)
       --IdempotenceStorage (接口: 用来读写幂等号)
       --RedisClusterIdempotenceStorage (IdempotenceStorage的实现类)
      // 每个代码的实现类
      public class Idempotence {
          private IdempotenceStorage storage;
          public Idempotence(IdempotenceStorage storage) {
              this.storage = storage;
          }
          public boolean saveIfAbsent(String idempotenceId) {
              return storage.saveIfAbsent(idempotenceId);
          }
          public void delete(String idempotenceId) {
              storage.delete(idempotenceId);
          }
      }
      public class IdempotenceIdGenerator {
          public String generateId() {
              return UUID.randomUUID().toString();
          }
      }
      public interface IdempotenceStorage {
          boolean saveIfAbsent(String idempotenceId);
          void delete(String idempotenceId);
      }
      public class RedisClusterIdempotenceStorage implements IdempotenceStorage {
          private JedisCluster jedisCluster;
          /**
           * Constructor
           * @param redisClusterAddress the format is 128.91.12.1:3455;128.91.12.2:3452;128.91.12.3:3453;...
           * @param config should not be null
           */
          public RedisClusterIdempotenceStorage(String redisClusterAddress, GenericObjectPoolConfig config) {
              Set redisNodes = parseHostAndPorts(redisClusterAddress);
              this.jedisCluster = new JedisCluster(redisNodes, config);
          }
          public RedisClusterIdempotenceStorage(JedisCluster jedisCluster) {
              this.jedisCluster = jedisCluster;
          }
          /**
           * Save {@idempotenceId} into storage if it does not exist.
           * @param idempotenceId the idempotence ID
           * @return true if the {@idempotenceId} is saved, otherwise retyrn false
           */
          @Override
          public boolean saveIfAbsent(String idempotenceId) {
              Long success = jedisCluster.setnx(idempotenceId, "1");
              return success == 1;
          }
          @Override
          public void delete(String idempotenceId) {
              jedisCluster.del(idempotenceId);
          }
          @VisibleForTesting
          protected Set parseHostAndPorts(String redisClusterAddress) {
              String[] addressArray = redisClusterAddress.split(";");
              Set redisNodes = new HashSet();
              for (String address : addressArray) {
                  String[] hostAndPort = address.split(":");
                  redisNodes.add(new HostAndPort(hostAndPort[0], Integer.parseInt(hostAndPort[1])));
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return redisNodes;
          }
      }
      

      接下来,我们再总结罗列一下,针对之前发现的问题,我们都做了哪些改动。主要有下面这样几点。

      在代码可读性方面,我们对构造函数、saveIfAbsent() 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做了注释,并将 genId() 函数改为全拼的 generateId()。

      在扩展性方面,我们按照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原则,将幂等号的读写独立出来,设计成 IdempotenceStorage 接口和 RedisClusterIdempotenceStorage 实现类。RedisClusterIdempotenceStorage 实现了基于 Redis Cluster 的幂等号读写。如果我们需要替换新的幂等号读写方式,比如基于单个 Redis 而非 Redis Cluster,我们就可以在定义一个实现了 IdempotenceStorage 接口的实现类:RedisIdempotenceStorage。

      此外,按照接口隔离原则,我们将生成幂等号的代码抽离出来,放到 IdempotenceIdGenerator 类中。这样,调用方只需要依赖这个类的代码就可以了。幂等号生成算法的修改,跟幂等号存储逻辑的修改,两者完全独立,一个修改并不会影响到另一个。

      在代码可测试性方面,我们把原本放在构造函数中的逻辑抽离出来,放到了 parseHostAndPorts() 中。这个函数本应该是 private 访问权限的,但为了方便编写单元测试,我们把它设置成了 protected 访问权限,并通过注释 @VisibleForTesting 做了标明。

      在代码灵活性方面,为了方便复用业务系统已经建立好的 jedisCluster,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构造函数,支持业务系统直接传递 jedisCluster 来创建 RedisClusterIdempotenceStorage 对象。

      总结

      前面花了两篇文章,用很大的篇幅在讲需求和设计,特别是设计的缘由。而真正到了实现环节,只用了 30 行代码,就实现了幂等框架。这就很好地体现了 “思从深而行从简” 的道理,对于不到 30 行代码,很多人觉得不大可能有啥优化的空间了,但我们今天还是提出了 7 个优化建议,并且对代码结构做了比较大的调整。这说明,只要仔细推敲,再小的代码都有值得优化的地方。

      大项目和小项目,在编码这个层面,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区别。再宏达的工程、再庞大的项目,也是一行一行写出来的。那些上来就要看上万行代码,分析庞大项目的人,大部分都还没有理解编码的精髓。编码本身就是一个很细节的事情,牛不牛也都隐藏在一行一行的代码中。空谈架构、设计、大道理,实际上没有太大意义,对你帮助不大。能沉下心来把细节都做好那才是真的牛!


免责声明
1、本网站属于个人的非赢利性网站,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。
2、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,均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
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,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,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
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。
3、任何透过本网站网页而链接及得到的资讯、产品及服务,本网站概不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
4、本网站所刊发、转载的文章,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,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请在
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该文章的著作权,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白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主机测评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4814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目录[+]